• 微创技术
  •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 13578713107
  • E-mail:liuqinyi2000@163.com
  • 地址: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医学中心脊柱外科
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


  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也称为小关节滑膜嵌顿。多是由于急性腰扭伤或弯腰猛然起立,使滑膜嵌入小关节之间,造成小关节交锁或脱位,使脊椎活动受限。病人往往屈身侧卧,情绪紧张,肌肉紧张,不敢动,生怕别人触碰或搬动。脊柱任何的活动、咳嗽、震动都会使疼痛加重。由于疼痛,腰肌呈保护性肌痉挛,腰椎变平或稍后凸或略有侧凸。本病主要以腰痛为主,出现腿部放射痛较少见。

    本病的病因多为腰部旋转运动或突然转身或伸腰直立时关节间隙一侧增宽,产生负压,关节滑膜被吸人关节内,腰部伸直时滑膜被夹于关节面之间。关节滑膜有神经后支的内侧分支分布,故可引起剧痛;小关节错位随着年龄增大,椎间盘的退变逐渐发生,关节突关节稳定性受到影响,可产生剪切应力,久之引起小关节错位,甚至半脱位;小关节退行性关节炎长期的伸屈和侧向运动使椎间松动,单位关节面积的负荷加大,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应力增加,还可因周围关节囊的损伤产生骨赘等发生小关节紊乱症

    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在急性期的治疗主要是是卧床休息,同时可口服止痛解痉剂等,可缓解和消除腰肌痉挛、减小椎间关节的压力、促进嵌顿滑膜的退出。推拿手法可松解滑膜嵌顿,使关节位置恢复正常,有缓解痉挛、解除疼痛的作用。症状缓解后应配合卧床休息、局部理疗、中药内服外用等巩固疗效;慢性期加强腰背肌锻炼,注意保护腰部,正确使用腰部力量,防止复发。必要时可采用小关节囊封闭,急性期可止痛解痉,慢性期可镇痛消炎。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最主要临床特点是坐的耐受性下降,疼痛常在坐位时加剧,病人通常只能坐20分钟左右。疼痛主要位于下腰部,有时也可以向下肢放散,65%伴有下肢膝以下的疼痛,但是没有诊断的特异性体征。
多数腰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可以有很长时间反复发作的腰痛,多数患者在劳累或长时间站立后,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后,可以进一步刺激腰椎间盘纤维环表面的神经末梢,引起腰痛加重;另外,在受凉后,也可使神经末梢对不良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引起腰痛加重。反之,在休息后,特别是卧床休息后,椎间盘内的压力降低后,在很好地保暖后,可以使纤维环表面的神经末梢受到的不良刺激较少,从而使腰痛减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