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在临床上是极为常见的多发病,是椎间盘内紊乱(IDD)如退变、纤维环内裂症、椎间盘炎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慢性下腰痛,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根受压或椎体节段过度移位的放射学证据,可描述为化学介导的椎间盘源性疼痛。
椎间盘源性腰痛常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临床症状主要为腰骶部酸痛,和大多数腰椎疾病的症状相似,部分患者可有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疼痛,甚至合并有腰4、腰5或骶1神经根刺激症状,和普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类似。但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症状也有相应的特点,如久坐或久站时加重,无明显休息体位,体检示所有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无明显异常,下肢腱反射无明显异常,没有神经根受压的阳性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