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使用的硬化成形材料骨水泥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不可降解骨水泥,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最常用,其优点是粘度相对较低,注射相对较易,强度恢复较好,但注射后产热作用较明显,且组织相容性仍不十分明了。
第二类可降解骨水泥,Hydroxyapatite(HA)使用较多,其优点是注射后产热作用较弱,生物相容性较好,但由于粘度大,注射难度大,尤其在PVP中使用较少。
关于这两类骨水泥的特性与疗效、剂量等,文献进行了大量报道,也具有各种观点, Belkoff等研究认为PMMA与HA注射均能恢复其椎体强度,且剂量只需2ml左右,但PMMA不但能恢复而且能增强其强度,同时PMMA与HA椎体硬度均不能完全恢复,而Hitchon等认为PMMA与HA骨水泥疗效在增加椎体强度方面无明显差别,只是生物特性与并发症有所不同。
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PMMA。
1、由于其X线显影特性不强,临床上多加入一定量的钡、钽或钨粉,以便在影像设备中显影更清楚。
2、PMMA的聚合可分为:稀薄阶段,粘稠阶段,硬化阶段,产热阶段。注射一般选在粘稠阶段迅速注入椎体,过迟很难注入,尤其PVP,由于PKP对注射阻力较小,因而可稍迟注入。产热多在注射后4-6min达到高峰,最高可达82℃。
3、配制比例,厂家推荐粉液比例为2:1。
4、关于剂量,目前采用4-10ml不等,Belkpoff等认为只需2ml即可完全恢复其强度。设备包括影像监视设备与穿刺设备,前者主要有“C”臂X线机或“C”臂X线机+CT,后者包括穿刺引导针、套管、手动钻、球囊扩张管、压力表等。